Monday, December 5, 2005

小規模的基金是好是壞?

這是大多數馬來西亞投資者信以為真的那7個迷思的第3篇相關文章。今日,讓我們看看第3個迷思︰

小規模的基金通常表現超越那些規模較大的基金。

我們將分析目標限定為馬來西亞股票單位信托基金。

單位信托基金經理們受相關的管理者所管束以分散投資他們的資金於不同的上市公司。基金越大,分散範圍越廣。



假設你的孩子們有2個水族缸,2個缸都注滿了清潔的水。

你的小女兒將一只半盎司重的古比魚放進水族缸A;只要注入一些水,這隻小魚就可很愉快地暢游探索它的新住處。之後,你練習舉重的10多歲兒子從寵物店裡帶回一隻20磅重的暖海魚,並將它放進水族缸B;女傭要來回好幾趟才可完成換置水缸清水的工作。

哪一隻魚在其整體的環境裡佔有較大的份量呢?是那隻暖海魚。

同樣的,一個大規模的基金在其整體市場而言佔有較大的份量。因此,若一個基金擁有很多資金,它可以購買很多股分,而且是每支股買很多份額!現在,若你要買一單位的馬電訊股票,這個交易並不會導致馬電訊的股價逐漸攀升。但是,若你的基金經理要買入500單位的馬電訊股票(50萬股),在一天之內,該股的價格可能就由於此交易而上升馬幣10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售出股票時,除了有關的股價或許會因大量售出而稍微下跌之外)。

大交易影響價格

一項大交易的影響是“滑動性”的︰即有關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本身影響了有關的價格。

馬來西亞單位信托基金的規模越大,則基金經理要超越其投資技術的衡量標淮-基準指數就會越難。以馬來西亞的股票單位信托而言,一般上使用的基準指數為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KLSE CI)。

然而,在現實生活裡,事情並不都是事先就準備好的,尤其當有關領域的市場是相對地小。若將所有政府與私人單位信托管理公司都計算在內,它也只是占整個吉隆坡股票交易所市場資本額的大約11%而已。

目前整個單位信托業裡,有三分之二的份額由政府基金所管轄。而剩下的三分之一由超過30家的私人單位信托管理公司瓜分。大眾信托基金是其中最大的私人單位信托管理公司。(截至2003年3月,大眾信托基金共管理馬幣59億的基金,擁有私人單位信托領域的27%市場佔有率。)(Until today September 2005, NAV under management of Pulibc Mutual already break 100億.)

然而,私人單位信托業在整個吉隆坡股票交易所市場資本裡所佔的比率少於5%。所以,最大的私人單位信托管理公司-大眾信托基金只有大約吉隆坡股票交易所市場資本額的1.2%。顯然地,一旦比對實際上的數目,你會發現即使是最大的單位信托業者也並不真的那麼舉足輕重了。

這麼一來,你會根據基金規模的大小去選擇一項投資基金嗎?一項摘取12項馬來西亞單位信托基金的研究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真相。(那些基金裡有6項基金每個都擁有少過馬幣1億的價值。其餘6項則擁有超過馬幣3億的價值。)

小型基金在牛市時表現較好

在經過一個短時期後──年的牛市後─有6項小規模的基金表現在大部份的時候超越6項大規模的基金!一些基金規模大的則表現比基金規模小的來得好,但平均來說小規模的基金在市場上漲時顯得表現較好。這是為甚麼呢?

一個小規模的基金亳無選擇地只得將少數的“雞蛋”放在其藍子裡。若這些‘雞蛋’的某部份表現良好,那整個基金的優勢將大過一個大規模的基金。這個事實即使在大基金擁有相同數量的高表現“雞蛋”加上其它表現中等的“雞蛋”時仍是一樣的。

一個大規模基金本身在使它的高表現股票增加總回酬方面顯得更為困難。

那在市場處於跌勢時又如何呢?一個積極的小規模基金通常都擁有高風險股票。這些股票比整體的市場上升得快。而高風險股票的唯一缺點是︰它們不只上升得快;在市場走下坡時,它們墜落的速度也比整體市場快得多。

因此,在一個熊市裡,大小基金所擁有的高風險股都一樣會急轉直下的。但要記得的是,大基金在許多不同的公司進行投資,而那方面應可提供額外的穩定性。這在實務上是否行得通呢?

讓我們看看那12項基金在3年熊市的情形︰6項小基金的其中5項比任何一項大基金下跌得多。(而當中表現最佳的小基金也只比表現最遜色的一項大基金好而已!)

所以,小規模的股票基金在牛市時比大規模的基金佔優勢,但在熊市的時期則處於不利的地位。

投資應包含大小基金組合

要時時預測市場的走勢是不容易的。因此,投資於一個包含大基金與小基金的組合,以便取得每種基金類型的固有優點-透過多元化投資的健全資產配置是有其意義的。

但就此篇所討論的主要課題之結論是︰

小規模的基金通常表現比大規模的基金好是錯誤的。(若我們延申有關的研究,包括入息基金,例如金融市場及債券基金,則基金規模大的好處是不勝枚舉的。大規模入息基金的經濟實惠減少了基金管理投資成本,這會帶來更多的收益予投資者。)

星洲日報/投資廣場/投資乾坤袋‧2003/05/11

No comments: